會員專區  線上報名  聯絡我們 

五教真經白話文序言

HOME > 大自然靈修法門 > 法門寶典 > 五教真經白話文序言
    道是天地萬物的根源,天地萬物皆是道所化,故道是宇宙萬物的主宰,是宇宙萬物生成的最高、絕對的真理。

    老子暨道濟大佛因感於近半世紀以來,世道衰微,人類心靈苦悶孤寂之際,於西元一九七四年(民國六十二年)藉由扶機,降賜本【老子五教真經】,乃匯集五教教義精華之大成,為宏揚天道及修道淨化心靈的明燈,與救世的寶筏,為     本道開教以來空前絕後的勝舉。

    案扶機(又稱揮鸞、開沙)乃上天列聖諸真,假借人手,天人合一,對人類啟示真理之一種方便傳教方法。古今東西方民族均有採行,只要依本經經文所示:「機之靈,是以筆無心」都可以傳達聖佛無上睿智與寶誥,足供救世渡人之經訓。

    本經計分三章四十九分,含「五字真言」在內共有二千五百五十字。第一分至第十八分稱為「普天章」,闡述道生萬物以及大道為萬物生存發展的原理原則,故本章的內容,說明道者乃萬物的本體,德者乃自然的作用。道彌綸天地,盡虛空,遍法界,包羅萬象,普及一切,故謂「普天」。

    其次,自第十九分至第三十分,謂之「治民章」。在此之「治民」,並非指擔任高官重吏,坐擁權勢而管理人民。本經之「治民」,其理趣旨意,是說明以身為題,以身作天下︱一身即一天下,一天下即一身,令人醒悟元靈出世於人間,為一身之主宰,配合五臟六腑之運作為法理法性,妙通於國家、社會、機關、團體乃至家庭、夫婦等,必需各有其道為君臣,自重自任,達生達命,各盡厥責,為世服務,為人群謀福利,而能為耀世安邦之人物。一切本於自然恬淡為原則,一心清淨,言語舉止,全依天道之規範,斯則生活快樂,心靈無限提昇美滿。

  第三章是自第三十一分至第四十九分,謂之「渡冥章」。「渡」者渡化;「冥」者昏暗不明,愚昧不智,陰間也說冥府、地府。唯本經之渡化乃涵蓋三曹之普渡:即上可渡氣天諸仙神;中可渡象天芸芸眾生;下可渡地府幽冥鬼魂。故凡能對本經深入經意,並依經教奉行,並與老子的︽道德經︾參究互校旁及儒家經世濟民之道,以及佛教大乘出世經典信受奉行,有了解行修證之功夫,都能蒙佛聖慈悲之救拔渡化。

    至於經名之「真經」乙詞,謂「真」者至純不雜,真實不虛,篤厚純德。是以道經說:「能體純素,得天地之道,謂之真人,真人者即聖人也。道教於唐朝盛行全國,對道家聖人所著之書,均改為真經;本道係道教團體之一員,對太上道祖之鉅作亦稱真經,以示尊重並符合道教體制」。又本道之立教精神是以「無極碧光」為信仰中心︱咸信「無極碧光」為這一生終極得救之引昇之徑,並融合各教經典之精華,合為一爐而冶鍊之新興道教之團體。

   如上所述【五教真經】為本道宏揚真理大道,淨化心靈,推動五教合一,以促進大同世界所依據的無上珍貴寶典。故闡揚五教聖訓,奉持「五教歸宗」,促進五教合一,為創辦本道宗旨之一。觀今地球上的五大宗教,對於人類道德精神之維繫與重振,確實有很大的裨益。蓋五教之宗旨,皆淵源於真理大道;五教之形成與教化,宛然發源於水源地(喻真理大道),分成五條河流滋潤各該地區人們的心靈,而豐富人們的生命。

    故本經之出現(降賜)其末後的教示是「願以五教歸宗,此功德普及以一切,吾佛道收圓」。老子與道濟大佛無限殷切開示,就是盼望各教皆能放棄本位主義,各教既以大道為信仰追隨之目標︱五教一理,同宗於大道,教與教之間的隔閡,應該予以泯除,大家互信互愛,相互尊重,彼此和睦,本著「天下一家」、「
四海之內皆兄弟」之胸懷,多接觸往來,以達成社會安定,世界大同為共同奮鬥之目標。

    總而言之:【老子五教真經】係老子與道濟大佛共同製作(降賜),經句內容皆以揭示宇宙天地人間之至理,修道之雋語,真是人人奉之為圭臬寶典。唯本經義理淵源,境界超絕而邈邃,真經旨趣亦高深莫測,所幸經同玄們的一再參究,於參究中道濟大佛之慈悲開導指示以及三十年前承接經文之前賢大德,不吝地惠予斧正或補充,乃能以無顧鄙陋,以白話文予以簡化,俾便參究、弘揚。由於老子的聖智,往往不是在學識上可見真章,加上本人學淺,解悟棉薄,以粗疏文字表達,難以體命聖心,至盼諸位前賢大德,能多予指導,以匡不逮,是所至禱。
 
編纂者 妙玄 敬序
於西元二○○八年元月二十一日於台北市台美靈道協會 靈修講堂
 
 
[共 1 筆]    1 【 回上頁 】